東興市房產糾紛免費法律咨詢熱線
一、消費維權糾紛起訴流程是怎樣的,房產糾紛起訴程序,房產爭議訴訟流程
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2有明確的被告;
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4屬于人民法院受理訴訟的范圍和法院管轄。
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需事先約定解決爭議的仲裁機構或發(fā)生糾紛后雙方同意將爭議提交仲裁機構的協(xié)議。
第二步到房屋所在地法院起訴。起訴審查、立案由立案庭(室)負責,立案庭受理后開具交費通知單,到農業(yè)銀行交費,交費后持農業(yè)銀行開具的交費憑據到法院的財務部門換訴訟費收據,然后再將該收據交立案窗口,至此立案完成。在起訴之前,原告為了執(zhí)行的方便,也可以申請訴前財產保全。
第三步立案后,法院的內勤將案件分到具體的承辦法官,由承辦法官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由書記員負責將起訴書送達被告或電話通知開庭時間或其它事項。被告應在收到起訴狀副本后15日內提出答辯狀。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第四步準備證據并注意法院的證據規(guī)則的規(guī)定。法院審理案件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舉證不能,將承擔敗訴或審判結果與己不利的后果,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如果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并已提出調取證據的申請和該證據線索的,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申請,依職權取證;當事人提出申請可由人民法院勘驗或者委托鑒定。
第五步法院確定的開庭時間和地點,所有訴訟參加人均應嚴格遵守,無正當理由不按時到庭的,不得再入庭參加訴訟。原告不到庭或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按自動撤訴處理;被告不到庭或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第六步開庭審理。民事、經濟案件開庭審理的順序為核實雙方當事人的身份及代理人身份、宣布合議庭組成人員及詢問是否回避,然后開始審理。首先原告陳述事實,然后被告答辯,法庭調查、法庭辯論、法庭調解、最后陳述,然后休庭,一般不當庭宣判,等判決書做出來后通知當事人取判決,一般法院不宣讀判決書,簽字后自己看結果。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民事、經濟案件,審限為6 個月;有特殊情況需延長的,由法院院長批準,可延長 6個月;還需延長的,報請上級法院批準。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審限為3個月。目前一般的案件均適用簡易程序,由一個審判員獨任審理,三個月內結案。三個月不能審結的,轉為普通程序。
第七步二審審理。當事人任何一方不服一審判決的,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法院提起上訴。不服一審裁定的,應當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10日內提起上訴。上訴應當遞交上訴狀,同時交納上訴費,并通過原審法院提出。原審法院收到上訴狀后將上訴狀交給被上訴方,被上訴方提交答辯狀,一審法院將答辯狀再轉交上訴方,然后連同全部案卷和證據,移送第二審法院。第二審法院只對上訴人請求的有關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審理?,F在的二審案件一般不開庭審理,一般法院通知說“談話”,只針對有爭議的部分進行審理,沒有爭議的則不再審理。人民法院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二審立案之日起 3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法院院長批準。對裁定的上訴案件,應當在二審立案之日起30日內做出終審裁定。
第八步申請再審。當事人對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向原審人民法院或上一級法院申請再審,但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zhí)行。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應當在判決、裁定發(fā)生法律效力后兩年內提出。
第九步申請執(zhí)行。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向有管轄權的法院執(zhí)行機構提出書面申請,申請法院執(zhí)行。申請執(zhí)行的期限,雙方或一方當事人是公民的為一年,雙方是法人或其他組織的為6個月。法院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和調解書,由原第一審人民法院執(zhí)行。執(zhí)行案件,簡單案件3個月內執(zhí)結;普通案件6 個月內執(zhí)結;重大疑難案件1年內執(zhí)結;特殊情況需延長的必須辦理批準手續(xù)。
二、大興區(qū)房屋轉讓合同糾紛律師費幾元
(一)擔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以及刑事案件自訴人、害人的訴訟代理人的服務收費標準。1、按照各辦案階段分別計件收費。
1.偵察階段收費標準為每件2000—15000元。
2.審查起訴階段收費標準為每件2000—15000元
3.一審階段收費標準為每件4000--45000元。
2、二審、死刑復核、再審、審訴案件,按照一審階段的收費標準收取律師服務費。
3、被害人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的,按照民事訴訟案件收費標準收取律師服務費。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同時涉及幾個罪名或者數起犯罪事實的,可按照所涉罪名或犯罪事實分別計件收取。
(二)擔任公民請求支付勞動報酬、工傷賠償,請求給付贍養(yǎng)費、撫養(yǎng)費、扶養(yǎng)費,請求發(fā)給撫恤金、救濟金,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民事訴訟、行政訴訟案件代理人,以及擔任涉及安全事故、環(huán)境污染、征地拆遷賠償(補償)等公共利益的群體性訴訟案件代理人,擔任公民請求國家賠償案件代理人的服務收費標準。
1、按審判階段確定收費標準。
1.計件收費標準為每件3000--15000元。
2.按標的額比例收費標準
10萬元以下(含10萬元),
10%(最低收費3000元);
10萬元至100萬元(含100萬元),
6%;
100萬元至1000萬元(含1000萬元),
4%;
1000萬元以上,
2%。
按當事人爭議標的額差額累進計費。
2、再審、申訴案件分別按照一個審判階段確定的收費方式和收費標準收取律師服務費。
(三)計時收費標準,
100-3000元/有效工作小時。
(四)收費標準下浮不限
(五)一個律師事務所代理一個案件的多個階段,可自第二階段起酌減收費。
(六)下列刑事案件經律師事務所與委托人協(xié)商一致,可按照不高于規(guī)定收費標準的5倍收費,協(xié)商不成的,執(zhí)行規(guī)定的收費標準
1、案件法律關系復雜,律師辦案時間明顯多于同類案件的;
2、案件涉及疑難專業(yè)問題,對律師專業(yè)水平要求明顯高于同類案件的;
3、重大涉外案件及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案件。
計時收費案件不適用前款規(guī)定。
三、小產權房屋定金糾紛找哪個部門解決租房糾紛找哪一個部門解決?
租房糾紛找哪個部門解決,具體的處理方法有以下幾種1、協(xié)商解決
房屋租賃當事人因租賃房屋發(fā)生糾紛的,應當協(xié)商解決;
2、協(xié)商不成的,民事訴訟或者申請仲裁解決
協(xié)商不成的,應當按照房屋租賃合同中約定的民事訴訟或者申請仲裁解決。
1、 申請仲裁解決問題
仲裁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之間發(fā)生合同糾紛或其他財產權益糾紛時向仲裁委員會申請解決糾紛的一種法定方式。但當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決糾紛的,應當雙方自愿,并事先在合同中約定或事后達成仲裁協(xié)議。若事先在合同沒有約定,事后雙方當事人又沒有達成仲裁協(xié)議的,一方申請仲裁的,仲裁委員會將不予受理。
反之,雙方當事人事先在合同中已有約定,或者事后已達成仲裁協(xié)議的,一方向法院起訴,法院也將不予受理。仲裁具有司法行為的效力,一旦判決書生效,當事人不得再以同一糾紛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2、民事訴訟解決問題
若當事人在房屋租賃合同中約定訴訟方式解決的或者在糾紛發(fā)生后沒有達成仲裁協(xié)議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租賃當事人違反相關規(guī)定,致使租賃合同無效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租賃當事人一方未履行相關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致使租賃合同解除的,未履行規(guī)定義務的一方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造成另一方或者第三人財產損失、人身傷害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四、建筑房產糾紛怎么維權
按照有關法律和政策規(guī)定,發(fā)生房地產糾紛后可區(qū)別不同情況,通過下列途徑解決1、凡以房屋為標的物的房屋確權、使用、買賣、租賃、典當、抵押等民事行為發(fā)生的糾紛,以及與房屋相關聯的房屋裝修、裝潢、設計、附屬設施的歸屬糾紛,當事人有權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2、拆遷人與被拆人因拆遷補償、安置等發(fā)生糾紛,雙方協(xié)商達不成協(xié)議的,由批準拆遷的主管部門或房屋拆遷主管部門的同級人民政府裁決,當事人對裁決不服的,可在接到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向法院起訴。
3、單位內部建房、分配公房使用權,是單位內部行政管理行為,職工對分房有意見,或者單位分房不合理引起的糾紛不屬于法院受理范圍,而應由本單位或者有關行政部門解決。
4、單位分給職工住房使用權并訂有分房合同的,職工由于本人原因離職、辭職,或被單位開除時,單位根據合同要求收回公房使用權,由此引起的糾紛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5、因為有關部門審批建筑不當,影響他人通風、采光或者由于污染引起的糾紛,當事人可向有關部門申請解決,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6、因違章建筑引起的房產糾紛,以及因違章建筑的認定、拆除引起的糾紛,行政機關不依法處理或處理不當,當事人不服的,可以作為行政案件提起訴訟。但是,當事人以違章建筑物為標的發(fā)生的買賣、租賃、抵押等民事糾紛以及因違章建筑妨礙他人通風、采光等引起的相鄰糾紛,可以作為民事案件向法院起訴。
五、內江市東興區(qū)交通違章網上辦理需要多久?
1、可以通過郵政代辦,客服熱線11185;通過12580熱線代辦;通過公安交警信息網辦理等方式處理交通違章扣分;
2、網上辦理不支持交警現場處理的違章;
3、網上系統(tǒng)偶有不穩(wěn)定出現,處理時間較長,一般需要15個工作日;
4、手續(xù)費20-40元不等。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fā)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